简体中文
繁體中文
English
Pусский
日本語
ภาษาไทย
Tiếng Việt
Bahasa Indonesia
Español
हिन्दी
Filippiiniläinen
Français
Deutsch
Português
Türkçe
한국어
العربية
摘要:我們常說,有的人可以一眼看透本質,有的人怎麼說都搞不明白,如何衡量一個人的思維層級?如何打破自己的認知盲區?如何客觀認識自己?
我們常說,有的人可以一眼看透本質,有的人怎麼說都搞不明白。
如何衡量一個人的思維層級?如何打破自己的認知盲區?如何客觀認識自己?
以下,請享用。
在生活中,我們會接觸各式各樣的人,有時接觸一個人,交談片刻,頓覺此人深不可測,十分厲害。
而接觸另一個人,覺得這人也不錯,很優秀,內心也很尊敬他。但是感覺呢,好像還差那麼一點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。
為什麼呢?這其實來自於一套判斷標準。
標準是什麼?即這個人在談論問題時,大概在哪個層面上,形成了自己的邏輯閉環。
一、思維的五個層次
邏輯閉環,可以分五個層次來講。
1.思考有沒有邏輯,邏輯有沒有閉環?
第一層次:思維沒有閉環,思考沒有邏輯。
你說A,他說B,兩者間的思維永遠沒有交集。
第二層次:思維沒有閉環,思考有邏輯。
有符合邏輯推理的一些觀點,但觀點時常左右徘徊,自相矛盾。
這兩個層次存在著明顯的短板,那更高層次的思維邏輯模式是什麼樣的?
第三層次:思維有閉環,思考有邏輯。
雖然形成了閉環,但如果這個閉環形成的層次比較低,可能是一個比較可悲的事情。
為什麼?一旦在低層次形成邏輯閉環之後,他可能就幾乎無法前進了。因為你發現,所有遇見的問題在他的邏輯閉環之中,都是可以解釋的。
在這個層面討論,無法推動事情的發展,但是他享受於自己邏輯的完整性,一旦如此,也就意味著無法再落地了,討論的問題終究是空對空。
過往的經驗反倒束縛了眼界和判斷,無法打破自己的邏輯閉環,就無法捅破那層看似薄弱的窗戶紙,上升至新境界。
第四層:如果能在更高層次形成邏輯閉環,此人的邏輯閉環會十分通透,直達本質。
你會非常敬仰他過去的經驗和他的知識結構,這種人舉手投足間自有一股人格魅力,談吐間有著邏輯的美,你特別希望向他學習。
但是,第四層次的閉環同樣存在問題。
他對新事物總是抱有懷疑,排斥的心理,舊時代的結構一旦發生變化,它的閉環可能就會出現一個漏洞。
他不願承認漏洞,希冀於用過往的認知體係來填補這個漏洞。
當你站在新的世界邏輯裡,去看這個人的時候,你會發現曾經特別敬仰的一個人,在新時代卻還在用舊有的邏輯來解釋新世界,突然間,你會覺得十分可惜。
因為,沿著舊地圖,找不到新大陸。
2.低層級閉環vs高層次閉環
說到這裡,可能很多人對第三層和第四層會不理解,“低層次的邏輯閉環”,和“高層次的邏輯閉環”區別是什麼呢?
很多人看待事物,形成了“邏輯閉環”,但是“分辨率”很低。
比如,對於不同問題,都會用同一套解釋來應對。
遇到衝突,遇到問題,遇到挑戰,他喜歡說“陰陽相生相剋”,自古如此。
慢慢地,這個人在“陰陽觀”上,形成了自己的邏輯閉環,而且他發現這個邏輯,可以解釋全世界一切的事情。他會以為,自己已經洞察了全世界。
但是,陰陽、對錯、左右、好壞,這樣粗“分辨率”的邏輯閉環,只能讓自己覺得自己無懈可擊,卻沒有太大的實際用處。這就是我們說的“落不了地”。
那什麼叫“高層次的邏輯閉環”?就是提高分辨率。
擁有高層次邏輯閉環的人,會這麼說話:
這件事,其實從層次維度上,有15個層次,不斷分解;從時間維度上,有8個階段,不斷演化;從整體維度上,受20個外部要素影響,不斷突變。
在這個分辨率上,他也形成了邏輯閉環,完全自洽。但是卻有更高的可操作性,透視度。他不會把所有問題,都總結為:“陰陽不調”,“五行缺火”。
閉環給人安全感。
但是,人最大的悲哀,就是在低層次上早早形成了自己的邏輯閉環。從此,他關閉了與這個世界的認知交換。
3.向下延伸,向上攀登
第五層次:在高層次形成邏輯閉環,卻始終保持不斷打碎自己的開放心態。
這種人的思維閉環永遠開放,他永遠沒有死環,它是一圈圈螺旋式的無限往下延伸到深不可測的海底,又無限地向宇宙最深處延伸。
你會覺得特別可怕,這是真正的高手。
他大量吸入新知識,無論風吹雨打從不間斷,不斷的去學習別人的邏輯框架,然後不斷的下沉往外延伸。
他的邏輯層次就在海量新知識浸入後,不斷迭代,不斷复盤,不斷調整結構。
面對一次次打擊後,又重新站起,這種思維結構永遠如同初生的胎兒般,擁有著澎湃的生命力和無限的希望。
就算這種人他現在的知識結構,知識量甚至都不如你,但是你絕對不會小看這種人。
因為這種人身體裡潛伏著一頭真龍,未來無可限量。
二、推倒自己周圍的高牆
一個人最大的不幸,是過早在低層次形成認知閉環。
什麼是低層次的邏輯閉環?
被過往的經驗束縛了眼界和判斷,再也無法走出來。
我們可能一不小心,就會陷入固化的認知。
當我們還有條件,可以不斷打開和豐富自己時,應該怎麼做,才能擺脫低層次的認知閉環?
我們生活在固有認知的高牆裡面。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生活得越久,就越了解周圍的環境,認知就越固定。然後,不斷自我驗證,自我加強對世界的判斷。
如果一輩子生活在裡面,也就算了,你可能還會覺得很舒適。
但是,如果你想走出來,或者,萬一有人拿錘子砸爛了這堵牆,顛覆了你對於世界的認知,把你拽出來,你會變得非常恐慌。
為了擺脫認知閉環,我們必須自己推倒周圍的高牆。
怎麼做?
第一,最簡單、最經濟、可能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,多一些認識世界的模型和框架。
這些模型和框架在哪裡?
在書裡。多看書。經濟學,心理學,哲學,物理學,生物學,歷史……不論是什麼,你都應該從書架上把它們拿下來,認真看一看。
有人會說,這太難了,我讀不懂。
那你應該感到高興,就像去健身房鍛煉一樣,那種痛苦意味著你會變得更加強壯。
看書,是在鍛煉你的精神肌肉。如果都看得懂,也就沒有了閱讀的意義。還是在原來的牆裡打轉。
而且,你不知道,你讀過的某本書,會在某個時刻變成創新的靈感。你也不知道,你多認識的一個思維模型,會在某個瞬間讓你的人生變得與眾不同。
我們生活在固有認知的高牆裡,書就是用來鑿壁偷光的,直到我們推倒周圍的高牆。
第二,除了多看書,推倒周圍的高牆之外,走出去。多見人。多看。多聽。
什麼意思?生活在固有的認知閉環裡,我們會感覺很熟悉,很安全,甚至很舒適。
但是,你的認知真的對嗎?我們會忘了問自己這樣的問題,甚至會故意忘了問自己這樣的問題。
怎麼辦?
走出去,多見人,多看,多聽,別成為大海中孤立的島嶼。
閉門造車,抱著頭想,還想不出這個世界的變化,更無法打開自己的認知。
所以,你可以到一個信息密度,人才密度都很高的地方。也許是一個私密的聚會,也許是一個瘋狂的俱樂部,也許是一家熱鬧的咖啡館。
總之,走出去。然後,你會很自然產生這種感覺,原來還有這樣的認知啊。
三、如何打破認知盲區?
那麼在與人交流溝通時,如何打破自己的認知盲區?
可以從下面3點開始:
1.打開自己,學會客觀辯證看待問題
如果你在生活中留心觀察,當一個人的觀點遭到對方的反對之後,他的第一個念頭:
不是思考對方的觀點是否合理,而是本能的反駁對方是不對的。甚至會諷刺,採取人身攻擊的手段,來維護自己的立場。
而我們在接受觀念時,會自動屏蔽或者抗拒與以往認知不同的觀點,以至於新的認知,無法進入。
人在面對未知的時候,都會有一種不安和恐懼,並會因而採用防禦姿態,甚至主動攻擊。
如何提升呢?你要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客觀。
當你客觀,你就會打開內心。當你打開內心,你就有機會接收不一樣的觀點。
當你接收到不一樣的觀點,你就能充分發揮你的歸納和演繹。
如果你不客觀,你就接收不到外在的信息。
如果你接收不到外在的信息,再聰明也無法進化。
2.多人之鏡,改變環境
張小龍在《微信背後的產品觀》裡說道:“人是環境的反應器。”“我們想的任何東西,都是受外界刺激的,有時覺得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。”
我們的認知和思維,很大程度上,是由所處的環境和圈子決定的。
在同一個環境和圈子裡面久了,你的認知就極易被固化,被環境同化。
你會慢慢意識不到,這個世界上,還可以有其他怎樣的可能性。
人們無法通過已有的認知來突破盲區,因為過去的經驗、過去的認知已經局限了他們的觀念。
認知盲區的打破,一般都是自我主動,並藉助外力才能實現突破。
所以,你只有改變環境,包括生活環境、交往環境、人際圈子等。
從多個高手那裡,獲取新的認識,包括新觀點、新思路。
反思自己的問題所在,包容吸收外界的不同意見。
內部和外部融洽了,才有可能產生新的認知,打破已有的局限觀念。
3.不偏不倚的自我認知
如果你去隨機調查100家正在轉型的公司,80家以上會認為:
第一,說起產品,我們好於多數公司;
第二,一路走來,我們遇克服了多數公司無法想像的困難;
第三,提到轉型,我們的狀況要比多數公司複雜。
多數人認為自己屬於少數人。多數人認為自己不是普通人。
“不偏不倚的自我認知”,是轉型的起點。
對於個體而言,同樣如此。
讀到一張圖,覺得很值得與大家分享。
簡單來說,前三點就是:被成功蒙蔽眼睛,無視風險,覺得自己可以“勝天半子”;
後兩點就是:倉皇之下,潰不成軍,但還心存僥倖。
再簡單來說,一句話:你在商業世界裡,就是一葉孤舟,升到浪尖是船的原因,但更重要的是浪的原因。
如果真成功了,也得掂量掂量下自己,你的高度還是一米七,這個浪潮的高度可能有一百米。這一波浪潮起來,所有的浪都已經到了這個高度。
你可能是先知先覺踩到了這個浪潮上,有的人是後知後覺,無意中踩到的。
無論如何,真的到了那個浪尖的時候,你應該搞明白,哪些是你的能力,哪些是機遇。
有時候人不容易想明白這些事,很多公司做到一定規模就會犯錯誤,很難清醒。
還有很多人在沒有浪的地方非常痛苦地使蠻勁,他能力可能不差,只是沒放在浪尖上去沖浪。
小成靠努力,大成靠趨勢。
成大事者,必須先有不偏不倚的自我認知。
同一件事情,你站在不同角度,高度,立場,都會有不同的觀點。
比如,對於企業來說,很多問題,在CEO的位置,本質上是取捨問題,優先級問題。先做這個,還是先做那個?為了誰,而犧牲誰?重視什麼,擱置什麼。
但這個問題在中層,就變成了能力問題。怎麼做?能做到什麼程度?流程怎麼優化?團隊怎麼激勵?
而到了底層,就變成了資源問題,使不上力的問題,甚至態度問題。
人與人之間的差距,在不同的高度,不同的角度,開始逐漸顯現分野。
今天你擁有的,可能恰恰是阻礙你往前走的包袱。
今天你焦慮的,可能恰恰是高度和思維視角問題。
一個人過往的成功越耀眼,光環下的陰影面積就越大,固有認知通道就越頑固。小心你的認識盲區。
免責聲明:
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不構成本平台的投資建議,本平台不對文章信息準確性、完整性和及時性作出任何保證,亦不對因使用或信賴文章信息引發的任何損失承擔責任
隨著外匯市場的持續發展,許多交易平台層出不窮,但其中不乏隱藏陷阱的黑心交易商,透過虛假的高收益話術吸引投資者,再操縱系統惡意爆倉侵吞資金,或是以各種藉口拒絕出金,甚至逼迫繳納保證金、稅金、解凍金等費用。有鑑於此,不少投資人都會透過外匯天眼查詢交易商評價,以免誤用黑平台。最近,我們收到許多諮詢Dupoin的訊息,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解析這家交易商。
在外匯市場,找到一個穩定、安全、透明的交易平台可說是每位投資人的重要目標。有鑑於此,外匯天眼成立至今不僅收錄、更新超過63000家交易商資訊,更定期發布券商測評文章,幫助用戶掌握詳細的數據與資訊,做出最明智的投資決策。今天我們要帶大家一起解析最近極具人氣的券商Rich Smart。
對於有在做外匯交易的投資人來說,使用一家合法、受監管的經紀商至關重要,因為這直接關係到資金的安全。一般來說,避免使用成立時間短、缺乏監管的平台,可以有效降低詐騙風險,但如果是經營10幾年的公司突然出問題,真的令人防不勝防。最近,Roboforex這個老牌券商就爆出了交易糾紛。
外匯交易,簡單來說就是將一種貨幣兌換成另一種貨幣的交易行為...